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:“认识先于实践。”
但现实却是:我早就认识到了,却迟迟没有实践。

  1. 人总是习惯于把问题于未来
  2. 启动门槛高,阻力大

✅ 方法一:一分钟自毁式起步法

“我就写1分钟,写得烂也没关系。”

设定一个目标,比如“写论文结构”,对自己说:
“我只写一分钟,乱写也无所谓,先动手。”

哪怕是“我不知道写什么”这样的句子也写下来。
关键是让你开始,而不是开始得完美。

✅ 方法二:启动外包法

找人陪你一起开始。

  • 视频 co-working:打开 Zoom/B站互相监督;
  • 加入专注社区:Focusmate、Tandem;
  • 和朋友结伴打卡:每天上线就要“开始做事”。

别靠意志力,靠“别人等你开始”来强迫启动。

✅ 方法三:“惯性链”法

打造专属的“进入工作状态的仪式”。

比如:

  1. 倒一杯水放在桌上;
  2. 播放固定的无歌词音乐;
  3. 打开 Notion / Typora 的“工作区文档”;
  4. 设置一个 25 分钟番茄钟;
  5. 写一句话/一行代码都可以。

每天照做,大脑会形成条件反射:这些动作=我要开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