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《原神》到马原
最近我在提瓦特大陆摸鱼时,突然觉得“精通、双爆、充能”这些属性,竟然能和“考研、保研、四六级、科研”这些现实的事挂上钩。于是,就有了这篇半疯半正经的随笔。
1.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:为什么行秋和胡桃不是一个玩法?
《原神》里,不同角色有不同的定位:胡桃需要高精通触发蒸发反应,雷神则需要堆充能转化为输出,迪卢克就是老老实实堆双爆。你不能用一种思路打遍所有角色,否则效果只会“伤害刮痧”。
现实中也一样:考研的人,主要矛盾是英语和专业课(408、数政英专四件套);保研的人,主要矛盾是绩点和科研竞赛。用错了方法,就像给申鹤堆精通一样,南辕北辙。
这就是矛盾的特殊性:不同对象有不同的矛盾,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。
2. 量变与质变:暴击率0%配爆伤300%的悲剧
想象一个角色:暴击率0%,暴伤300%。数值看起来很猛,但你一刀劈过去啥都没暴击,就等于“放烟花”。反过来,暴击100%但爆伤只有50%,你是场上最稳定的刮痧战士。只有当两者达到某种平衡时,输出才能质变。
这和现实中的学习极像。四六级考到600+,但专业课挂科,一样考研无望;科研成果满满,但英语连文献都读不懂,也很难往上走。只有各方面量的合理积累,才能引发质的飞跃。
这就是量变到质变规律的真实写照。
3.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:不要舍本逐末
玩《原神》的人都知道,堆属性要先抓主要矛盾。胡桃要的是精通+双爆,行秋要的是充能,其余生命、攻击之类是次要。你要是反着来,胡桃全生命、行秋全攻击,那是彻底玩废。
学习也是这样。考研的人,英语和专业课才是主要矛盾;四六级成绩固然重要,但它不是核心。保研的人,科研和绩点才是硬通货;学生工作是加分项,但不能本末倒置。
这就是主要矛盾原理:要分清轻重缓急,集中力量解决最关键的问题。
4. 系统性与整体性:别指望“单核爆炸”
《原神》角色养成是个系统工程。你不能只盯着暴伤一个指标而忽视充能、攻击力、精通等其他因素,否则最终表现不佳。一个角色是整体配置的结果,而不是单点数值的炫耀。
人的成长同样如此。四六级、科研、绩点、社交,这些都是构成整体竞争力的部分。某一方面的极端优势可以锦上添花,但不能掩盖系统性缺陷。人生不是“单核爆炸”,而是“体系优化”。
这就是系统优化原理:注重整体,兼顾协调。
结语:哲学不是空的,甚至可以从游戏里悟出来
哲学从来不是书本里冰冷的概念,而是生活和游戏都能触发的真实思考。胡桃要蒸发,雷神要充能,行秋要循环;考研要英语专业课,保研要科研绩点。逻辑都是一个:抓主要矛盾,兼顾系统优化,量变积累才能质变飞跃。
如果你下次在深渊被怪物锤到怀疑人生,不妨想一想:也许这就是实践出真知的最好证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