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元不等式串引发的思考
...
牛客寒假2025题解
本文用于记录牛客寒假赛的六场比赛的赛时解题和赛后补题 笔者水平:CF绿上蓝下 第一场 打红温了,头一次连打五个小时~ 题本身不难,就是实现上遇到比较多的障碍 A题签到题,如果没有1就输出1e9+7即可 D题也是直接模拟即可 G题排序后计算a[i]-i,就是每个点需要操作的次数了 B题一开始以为是有向图浪费了很多时间,树存在简单路径的充要条件是它是链 M题也属于思路很简单但是写起来比较困难的题 就拓扑排序一下,然后逐步拓展,取最优解即可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#include<iostream>#include<algorithm>#define int long longusing namespace std;const int N = 1e5;int n , a[N+10];struct...
CF补题小合集
由于后续CF比赛基本只参加VP,故特此记录一下 2025.01.17Codeforces Round 996 (Div. 2) 这把打爽了,表现分差点上紫,D题最后一分钟调出来过样例...
PPT制作总结
总结各种情况下的PPT如何制作 1. 组会汇报面向导师和同学,强调科研进展汇报和交流 格式要求: 中文字体:微软雅黑;英文字体:Times New...
信安数基复习笔记
往年期末考试题目 $(x,y)=(3y+4z,y)=(4z,y)$ 故A正确 简化剩余系:与模数互素且不同余 与15不互素:$1,3,5,6,9,10,12,15$ 故一个简化剩余系为 ${2,4,7,8,11,13,14}$ 也可以写作 ${7,8,11,13,14,17,19}$ 故C正确 B. 整数模素数剩余类环都是域,故B正确 C. 整环的定义是没有零因子,3*4=12是0,故C错误 原根存在的充要条件 $m=p^k$ 或 $2p^k$,其中 $p$ 为素数,$k\ge1$ 故选D A. pa=0,错误 B. 费马小定理是 $a^{p-1}=1$,错误 C. 正确 $7x$ $x$的原根数为$\phi(\phi(x))$ 22 85=5*17 $x^2\equiv1\mod5$ 和 $x^2\equiv1\mod17$...
IND-CCA2下的CP-ABE安全
今天阅读前置知识,搞了半天终于明白了IND-CCA2下的CP-ABE安全,记录一下 论文名称:Fine-Grained and Controlled Rewriting in Blockchains: Chameleon-Hashing Gone Attribute-Based 相关内容: 我们只看核心部分 我们大致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,初始化,不再赘述 第二部分,攻击者交互阶段,攻击者$\mathcal{A}$选择任意属性集合$\mathbb{S}$进行请求,模拟器会这些请求的属性集合加入全局集合$S$,并生成与属性集合$\mathbb{S}$相对应的私钥$ssk$,将请求编号及生成的密钥记录到$Q$中 第三部分,挑战阶段,攻击者$\mathcal{A}$提供属性集合$A^{}$ ($A^{}\cap S=\emptyset$),模拟器随机选择$b\in{0,1}$,使用属性集合$A^*$对应的私钥加密$m_b$,将密文$c_b$提供给$\mathcal{A}$...
数据结构不是有手就行(陈述句
数据结构没有很多题目,所以只能通过知识点为索引进行复习 知识点来源是学长给的文档和期中考试题目 树的遍历前序遍历 根->左子树->右子树中序遍历 左子树->根->右子树后序遍历...
红黑树学习
BST 二叉查找树 -> AVL 平衡二叉树 -> RBT 红黑树 二叉查找树 左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小于或等于它的根结点的值 右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大于或等于它的根结点的值 左、右子树也分别为二叉排序树 理想情况下是这样子 存在的问题:如果BST树的节点正好从大到小的插入,此时树的结构也类似于链表结构,这时候的查询或写入耗时与链表相同,最坏时间复杂为线性 这时候就有了平衡二叉树AVL(发明者名字简写) AVL也属于二叉搜索树的一种,与其不同的是AVL通过机制保证其自身的平衡 平衡二叉树 AVL树是最先发明的自平衡二叉查找树 在AVL树中任何节点的两个子树的高度最大差别为1,所以它也被称为高度平衡树 增加和删除可能需要通过一次或多次树旋转来重新平衡这个树 平衡二叉树的特性 对于任何一颗子树的root根结点而言,它的左子树任何节点的key一定比root小,而右子树任何节点的key...
计算机网络有手就行诶我手呢
计算机网络刷题记录 考虑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 建立连接:$s$(题干给出) 数据传输:$\frac{x}{b}$(报文长度除以数据率就是所有报文都传输过去所需要的时间) 连接释放:$kd$(连接释放的报文直接发送,从发送端到接收端所需要的时间为链路段数乘以每段的传播时延) 分组交换 报文如果直接传输,需要的代价是 $\frac{x}{b}$ 但是第一个报文未接收完成,后面的节点都是不在工作的,所以这里的代价为空闲的链路数乘以分组除以数据率 $(k-1)\frac{p}b$ 加上个倾斜,也就是加上 $kd$ 要使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快,则: s+\frac{x}b+kd>\frac{x}b+(k-1)\frac{p}b+kd即 $s>(k-1)\frac{p}b$ 考虑原始的状态 $\frac{x}b+(k-1)\frac{p}b+kd$ 没有传播时延,再考虑分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,则 $\frac{x}p\cdot\frac{p+h}b+(k-1)\frac{p+h}b$ 整理得 $\frac{k-1}b...
大学物理0轮预习
我滴进度已经完蛋了 光学衍射通用公式$\delta=a\frac{x}f$ $光程差=缝宽*\tan\theta$ 暗纹 $\delta=\pm k\lambda$,明纹 $\delta=\pm (k+0.5)\lambda$ 中央明纹宽度$l=2f\frac\lambda a$ 光栅$\delta=(a+b)|\sin\theta-\sin\varphi|=k\lambda$ 缺级 $k=\frac{a+b}{a}k’$ 光栅常数 $a+b$ 距离中心距离 $x=f\cdot\tan\theta,(a+b)|\sin\theta-\sin\varphi|=k\lambda$ 双缝干涉$\delta=d\frac{x}D$ $光程差=缝距*\tan\theta$ 云母覆盖$\delta_{覆盖后}-\delta_{覆盖前}=(1-n)l$ 单缝干涉反射 单调 $\delta=2e\sqrt{n_2^2-n_1^2\sin^2\theta}$ 反射 不单调 $\delta=2e\sqrt{n_2^2-n_1^2\sin^2\theta}+\frac\lambda 2$ 折射...